中国健康网 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注册会员| 登录本站 中国健康网
热门搜索:
首页 > 营养饮食 > 正文
更多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2020-02-13 来源:未知 编辑::ldh 阅读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春节期间,与王喜庆教授谈论起食育教育,深感与国人下一代健康成长有密切关系,并迫在眉睫。王喜庆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舌尖上的中国》顾问,中国国际食学研究所所长,陕西省餐饮业商会名誉会长,中国餐饮文化大师。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多年餐饮实践与研究,著有《现代餐饮经营实务》、《新餐饮思维》等著作,主编《中国陕菜》、陕西餐饮蓝皮书、《第四届西安·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全国几十家媒体辟有餐饮专栏,全国多家酒店、餐饮街区、餐饮供应企业首席顾问。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我们讨论认为健康来自健康的饮食,要懂得如何选择搭配健康的饮食,一旦选择正确,则体健身强,抗的百病。这也符合食疗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王研究员的观点,“味味皆菩提”关键是懂得食物百味之搭配。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国际上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石冢左玄说:“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

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以家庭,学校,保育所,地域等为单位,在日本全国范围进行普及推广,通过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来达到“通过食育,培养国民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这一目的。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在日本政府每年为食育运动制定的“目标值”中,第一项是提高国民对于“食育”的关心度;而第二项所强调的就是“早餐”了。根据日本内阁府所发布的“食育推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关注“食育”的日本国民为70%,2010年要求达到90%;不吃早餐的孩子现为4%,到2010年要求减低为“0”;不吃早餐的20岁和30岁前后的成年男子,目前分别为30%和23%,2010年要求减低到15%。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工作“脑力”取决于早餐,不吃早餐等于放弃工作----日本的营养学家们这样警告日本国民说。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是一个基本点。有些专家认为,从儿童会说话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所有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儿童接受“食育”后,能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在饮食中培养艺术想像力。儿童在进食时,往往只图美味而不及其余家长和幼教人员则应在“食育”过程中,把桌上餐“艺术化”地做一一介绍。比如,一道加入了海带的五香菜串儿,其海带丝就像扎在姑娘头上的黑丝带等。儿童对此有兴趣之后,对每一种饮食都会做极为丰富的艺术联想。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在饮食中培养其人生观。在向儿童介绍各种食物的来源和制作时,便可结合介绍这些物的制作需要付出的劳动。当然,让他们参加食物的制作,更会加深对有劳动才有收获的体会。再有,有的儿童在吃鱼时,怕被刺喉,或者对食物的某种颜色及形状望而生畏,家长便可以“勇敢面对现实”予以鼓励。不过,让他们知道,集中精力,认真慢吃,多多锻炼才行。在饮食过程中,以多种食物为由头,培养激发儿童的正确人生观,也是“食育”的重要内容。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就日常饮食而言,孩子不爱食用蔬菜和水果已成为普遍现象。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众所周知,可是该怎样区分所含维生素的种类,如何在烹饪过程中保持维生素呢?以维生素C为例,并不是所有蔬菜中都含有维生素。红、绿、紫色蔬菜如辣椒、西红柿、苦瓜等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是维生素C极易溶于水,并不容易保留。家长可注意做菜时先洗后切,菜以煮为好,如烹炒应急火快炒。急火指温度高时间短,这样就能防止维生素流失。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另外,调查发现孩子对哪些食物含胡萝卜素知晓的并不多。胡萝卜素对于孩子非常重要,它起着防治近视和防止维生素A缺乏等作用。其实,黄、红颜色的胡萝卜和甘薯,深叶类蔬菜,瓜类如木瓜、南瓜等,胡萝卜素的含量都很高,应多食用。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重新认识豆制品,孩子对豆类的了解明显不足,豆制品摄入量不高。其实,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磷脂、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众多营养成分,并能有效增加机体钙的摄入量。经常食用有助于健康还可平衡体内营养结构,减少或避免肥胖病、营养不良等现代儿童常见病的发生,并可调节血脂、保护肝脏、防止血管硬化和促进思维能力。大豆中所含的微量成分异黄酮对人体还具有防癌、防止骨质疏松等保健作用。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饮食教育让孩子感兴趣。令专家惊喜的是,孩子食用鱼类的情况非常好。鱼类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且大部分能被人体吸收,海鱼富有的DHA和EPA对孩子脑部发育非常重要。多食用鱼类可防止冠心病、降低胆固醇、有利神经系统发育。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针对这些调查结果,饮食专家对孩子进行了为期10周的食育,发现孩子对于营养的知识和态度都有想要了解和改变的态度。对于“哪些食物可防止缺铁性贫血”、“哪些食物中胡萝卜素含量高”等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由原来的66.7%达到了96.7%,而孩子对“是否对食品营养知识有兴趣”、“愿意改变不太好的饮食习惯”和“想使自己的饮食更符合营养要求”等问题上,孩子的渴求程度都已达到了100%。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接受过营养知识教育的儿童的营养行为和营养知识都明显超过未接受过此方面教育的孩子,他们对于营养的了解都更为全面。虽然饮食习惯只有些许的改变,但是从调查中了解到,孩子对于营养态度的积极性都有所增加,渴望能够了解每天接触的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益处。

慢性病与儿童饮食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年人的一些慢性疾病往往与儿童和青少年期的不良饮食行为有关,因为饮食而引起的疾病多种多样,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痛风之类的疾病。不仅如此,几种癌症也跟饮食有关系。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同时家长行为影响孩子,饮食对于成人和孩子来说,含义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处理儿童饮食上,学校和家长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作为衡量准则,更应从多方面考虑营养搭配。为了使孩子能够得到正确的营养知识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和学校应该相互配合,做到“两手抓”。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1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爱吃什么给什么,看着孩子日渐肥胖的身躯,自以为是给孩子补充了足量的营养,殊不知这样的育儿方法往往造成“体壮多病”。因此,家长应该及时改正错误的饮食习惯,多阅读有关营养的相关书籍,从根本上走出饮食误区。

通过故事教育孩子,幼儿教育专家认为,用故事教育孩子效果非常好。在吃饭之间,可以为孩子讲一个关于蔬菜、食物、营养方面的故事,教育幼儿不挑食,好好吃饭。

通过活动教育孩子,节假日带孩子去野外认识农作物,让他们明白农作物的成长,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我国已有22个省份699个县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近10万所学校开餐,受益学生近2300万人。另有19个省份529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覆盖学校近4万所,受益学生达1000余万人。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目前上海市已将食育课在一些中小学作为试点课程展开,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营养卫生教育等。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征定制符合其年龄层的教案,力图通过活泼易懂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加强对营养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而这还远远不够,如果仅是对孩子加强教育,还不足以彻底根本的改变饮食习惯。社会也应给予饮食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因此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他说,目前我国少年儿童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双重挑战,除了在个别贫困地区存在食物不足现象外,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营养意识差、知识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引起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重要原因。应把营养健康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营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

味味皆菩提:谈“食育”教育引领健康

必须针对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的现状,开展有针对性、丰富营养知识的“食育”,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对学生进行食物、食品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核心目的是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和饮食结构,最终使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

王喜庆研究员提出天人合一饮食哲学观念,温柔敦厚的中庸思想,民以食为天的现实主义理念,品味并重的审美理想,科学的膳食原则等,都将成为日后饮食文化发展的核心思想。

王喜庆研究员举例,我国历史文化的形成自有的健康饮食。比如陕北干旱少雨,广种薄收,物资贫乏,饮食求节俭“一锅烂,省柴火”,人们端起碗吃饱就谢天谢地了,形成了陕北的特色大烩菜,洋芋,粉条,豆角,豆腐,酸白菜,大肉等等,本来各有各的味道,经过巧妙地熬炖后,盛于盘中,看起来红里透亮,沁人心脾,撩人馋欲,形成一种独特的陕北风味名菜。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君子和而不同”形成陕北人厚道,宽容,易相处,好共事的精神。

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拆分“食”字,我们发现“食”是由“人”和“良”组成的,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食”能让“人“变得更好(“良”),所以在创造字的时候,用 “人”和“良”来表示“食”。而中国素来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是重视“食”的。我们要生存,想要身体健康,一定都离不开“食”,我们通过“食”来滋养我们的身心,让身心都丰盈起来,这就是“食育”。当我们做好了“食育”,我们才可以谈“智育”“德育”“体育”。

通过食育了解3大支柱。 1,养成安心,安全,健康的择食能力,2.衣食住的传承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从共食(和家人共进餐)开始,3.从粮食问题,环保问题等来思考全球的“食”。

并懂得择食:1.学会从安心安全,健康的角度出发选择食物,食材;2.从营养学角度正确理解健康的概念,预防生活习惯病以及过度减肥导致的营养失调,老人的营养失调。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忽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事:为了多睡一会儿而不吃早餐;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不加思索的选择含有大量添加剂的快餐食品;为了应酬晚餐暴饮暴食;为了减压,我们大量吞噬垃圾食品,只为了刺激我们的神经;为了呼朋唤友,彰显阔气,我们请客时铺张浪费,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流失。。。我们是否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什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重新审视“食”,重视“食”,有意识的提高我们的择食能力,环保意识,认真考虑食品安全问题,那么我们的人生以及我们下一代就能在“安全,安心,健康”的环境中度过。

热门标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推荐 打印 | 作者:ldh | 阅读:
姓名:
评价:
最新评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申请加入- 用户投稿

Power by DedeCms